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2018-05-18 10:46:14
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部长通道”上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织牢织密医疗保障网,建立防止因病返贫长效机制,实施贫困人口倾斜性支持政策。2018年,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其中一半用于大病保险。中央财政将安排转移支付资金221亿多元,专项用于医疗救助补助。除此之外,2018年还将把宫颈癌、乳腺癌、肺癌等纳入大病集中救治病种,并进一步扩大救治人群,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特困人员、农村低保对象等。(来源:中国政府网)
饶克勤委员:多部门联动,突破公立医院改革难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饶克勤认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是政府宏观治理、医院法人治理和医院内部管理三方面机制。针对目前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宏观治理职能散布在卫计、物价、医保、食药监等部门,难以统筹管理的问题,他建议实施多部门联动, 实现医改新突破。(来源:人民日报)
葛均波委员:建议成立国家级临床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研究院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表示,临床医学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医学领域公认的战略发展方向。他建议,由国家卫计委等单位牵头,成立国家级临床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研究院,与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开展合作,定义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的研究目的与研究路径。在研究院的指导下,成立不同临床医学专科人工智能应用专业委员会,进一步加强顶级医学专家资源对于医学人工智能的支持和投入。(来源:中国日报)
吴德沛委员:建立跨区域血液调拨机制 缓解用血紧张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表示,他曾做过调查,在一定区域内,血源缺少的血型分布差别很大,如果在较大区域内调配,能部分缓解血源紧缺。因此,他建议, 从国家层面掌握准确的库血血型分布信息,建立有效的跨区域调拨机制,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血液的科学调配。(来源:新华网)
曹雪涛委员:细胞免疫治疗和干细胞治疗亟待规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细胞治疗某些领域的创新性基础研究已与发达国家“并跑”,甚至个别点上实现“领跑”,但监管与审批准入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了临床应用。他建议,应充分考虑细胞制品和基因修饰细胞制品的特殊性,按照国际规则,由国家药品监督行政部门作为监管主体,成立专业化部门或审评小组,配备专业的人才,将产业化的细胞治疗按照药品进行监管;对于细胞治疗临床试验, 成立人员相对稳定的国家专家委员会,开通专门的绿色通道,优先审评,审查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保证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分期在三级医院或者有资质的医院开展并通过伦理审查,要明确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和公益性,避免向受试者收取费用,并向受试者提供必要费用补偿,待证明安全有效后, 视其产业化前景再进一步按照药品进行申报与监管。(来源:科技日报)
霍勇委员:针对医师集团亟待建立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霍勇认为,医师集团的出现为医师的多点执业、自由职业创造了新的平台基础,有望成为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之外的另一种医师资源组织形式,有助于解决我国看病难的问题。针对医师集团目前存在的问题,他提出明确建议:建立医师集团的执业标准,在政策上明确医师集团具备医疗资质,加强对医师集团的监管,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发展。(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季加孚委员:建议将胃癌高危居民胃镜筛查纳入医保报销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表示,我国是胃癌高发国,胃镜筛查能有效提高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降低胃癌死亡率,但由于胃镜筛查涉及的检查费用较高,导致胃镜筛查在我国的人群覆盖率很低。他建议,将胃癌高危居民胃镜临床筛查纳入现有医保报销范畴,以有效扩大高危人群胃镜筛查覆盖率,提高我国胃癌患者生存率水平,降低我国癌症疾病负担。(来源:中国日报)
张伯礼代表:加快立法垒实健康中国建设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建议相关部门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健康法》,并提出重点从六方面着手:建立全民健康档案信息仓库,科学指导健康策略制定; 积极开展符合我国人口基本特征的重大疾病一级预防研究工作,提出预防策略和方法; 重视全民健康教育,确保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开设健康频道,发布居民必须具备的健康素质和健康技能,促进每个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制定餐饮业膳食营养限量标准,设定盐、糖、油脂的使用上限;将中小学生健康状态纳入学校考核体系,对不达标的学校进行处罚。(来源:中国医药报)
上一篇:我国与爱尔兰将在麻醉学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