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亚太盛会强劲东风 展中国风湿病学新貌——第十八届亚太风湿病学学会联盟大会暨第二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召开
2016-11-04 17:24:00
以APLAR大会为契机走向世界
9月26日的开幕式上,大会执行主席徐沪济教授宣布大会开幕,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医学会会长徐建光,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王大方,APLAR主席KevinPile教授,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曾小峰教授等做开幕致辞。
王大方副秘书长代表中华医学会对APLAR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欢迎世界各地的风湿病专家学者来到中国参加APLAR大会。他在致辞中介绍,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从1985年成立至今取得了很大发展和可喜进步。他希望大家抓住承办APLAR大会的良好契机,进一步提高我国风湿免疫学科诊疗水平,推动中国风湿免疫学科走向世界。
徐建光副会长代表东道主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风湿病学同道表示欢迎。他在致辞中表示,非常高兴能看到国内外风湿病学专家汇聚一堂、共襄盛会,希望上海市风湿免疫病领域的医务工作者以APLAR大会为契机,积极进取,务实发展,让上海市乃至中国风湿免疫病事业迈上新台阶。
曾小峰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欢迎国内外风湿病学同道参加APLAR大会和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曾小峰教授指出,时隔16年,APLAR大会再次在中国举行,这既是我国风湿免疫学科加速腾飞的历史机遇,更是广大同道向世界展现中国风湿免疫学科成就的最佳窗口。此外,本次大会既是APLAR大会,又是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的年度盛会,希望各位风湿病学同道抓住这次良好的历史机遇,与世界各地的同道一起,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交流风湿免疫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以期共同拓展和引领风湿免疫学科及相关学科的进步、发展,加快走向国际的步伐,提高中国风湿病学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大会主席Kevin Pile教授对中国承办本次大会表示感谢,祝愿参会人员都能在会上得到更好的交流及学习。随后他向参会人员介绍了APLAR的发展历程,并对新加坡风湿免疫学专家Feng Pao-Hsii教授表示缅怀。
开幕式的重头戏是“APLAR大师奖”和“APLAR优秀研究中心奖”的颁奖仪式,Kevin Pile教授宣布了获奖名单并颁发了获奖证书。具体名单如下:MongkolVatanasuk教授、Kusuki Nishioka教授、Anand N. Malaviya教授荣获“APLAR大师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风湿免疫病科室、首尔国立大学医院内科风湿病学学系、首尔圣玛丽医院风湿病学天主教中心、香港大学风湿病学与临床免疫病学学系荣获“APLAR优秀研究中心奖”。
中国风湿学科发展步入“黄金期”
9月27日,在APLAR大会全体大会上,大会主席曾小峰教授介绍了中国风湿免疫病学的发展情况,他从历史、现状、挑战和已经建立的平台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中国风湿病学的发展提出了期望。
现状 中国风湿免疫病专业起步较晚,是内科学中最年轻的学科,20世纪70年代末才在国内主要三甲医院成立风湿免疫专科。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正式成立于1985年,自1988年起加入APLAR。201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专科医师注册系统中共包括1361个风湿病学中心和7034名风湿病医师。由于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和社会需求的急剧增加,近20多年来我国风湿病学专科发展迅速,风湿科专科医生队伍逐渐壮大,科研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中国风湿病学界取得的成绩也取得了国际赞赏。本次会议是中国继2000年首次举办APLAR会议之后的又一次盛事,这也是APLAR对中国风湿免疫学科发展的认可和信任。
挑战 通过对我国风湿科专科医生的调查显示,中国已出现患者人群数目巨大而风湿免疫专业医师紧缺,挂号难、治病难的现状。经调查,中国最常见的几种风湿免疫病的发病情况如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近400万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率为92.9/10万(近100万例),强直性脊柱炎(AS)和银屑病关节炎的发病率分别为0.3%(400万人)和0.1%(140万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率分别为13.3%(18 000万例)和1.1%(150万例),膝盖骨关节炎发病率为8.1%(11 000万例)。
平台 由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牵头建立了中国风湿病学数据中心(CCRDC)数据库,纳入了SLE、RA、AS、系统性硬化病及血管炎等十几种风湿免疫性疾病。该数据库已支持手机客户端直接连接进行数据提取的功能。同时,还建立了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中国风湿病信息共享平台(CRIP)、中国风湿病生物样本共享平台(CROP)、中国风湿病教育共享平台(CREP),将医疗、互联网和通讯技术有机结合。基于以上的数据库,中国风湿病学工作者已经做了多项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多次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受到各界的重视。
最后,曾小峰教授总结道,在过去30年里,中国风湿病学科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风湿病医师人数大幅增长,已经超过7000人。通过对国际性指南的学习、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发表以及国内多中心合作机制的建立,中国风湿病医师的执业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中国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数量巨大,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在未来的10年里,相信中国风湿病学将快速发展,所以需重视基础设施及平台的建立,而与各国际风湿病组织的合作将进一步加速中国风湿免疫事业的腾飞。
突破历史记录的大会
本次大会秉承风湿病学分会“传承、发展、创新”的发展使命,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展示与交流全球风湿免疫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曾小峰教授表示,本次大会投稿数量达到2000多份,突破历次APLAR大会的投稿记录;同时,大会有3000多名国内外风湿病学同道参加,参会人数成为APLAR大会历史人数最多的一届。大会在着力推动亚太地区学术交流的同时,也注重国内广大基层医师需求和边远地区学科发展的需要。本次大会内容涵盖了中医风湿专业、中西医结合风湿专业、综合内科专业、肾脏病专业、消化专业、呼吸专业、血液专业、皮肤病专业、神经病专业、儿科专业、骨科专业、检验专业及临床免疫学专业等相关学科领域,为我国风湿免疫学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切磋技艺、百家争鸣的高端平台。
本次大会还推出了大量的特色论坛。在SLE、RA、AS、干燥综合征、血管炎、骨关节炎等重要疾病专场,甚至在中医、护理、慢病管理等新论坛上,都有一批中国风湿免疫专家积极地与国外同道同台竞技、互通有无。此外,风湿病学分会通过青年医师英语演讲比赛选拔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他们在APLAR大会代表中国进行演讲,充分展现出新一代风湿病医师的风采。
总之,本届APLAR大会在中国的胜利召开,对于我国风湿免疫学科走向世界将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也期待着全国风湿病学同道在收获、分享全球最新风湿免疫学科重要成果的同时,在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的领导下,共同开拓和引领我国风湿免疫学科及相APLAR大师奖颁奖仪式 关学科的进步、发展。
大会开幕式
APLAR大师奖颁奖仪式
上一篇: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
下一篇:最后一页